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不参与军备竞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不参与军备竞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是什么?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主流趋势。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一是美国强化“再平衡”战略、谋求亚太霸权的一系列做法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竞争性;
二是日本修宪扩军、摆脱战后体制、遏制中国崛起的一系列做法加剧了中日关系的对抗性;
三是大国深度介入、法理争辩加剧、军备竞赛增强导致中国海洋维权形势日益严峻;
四是地区热点、敏感问题频繁发作,增加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波动性;
五是中国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的意愿和能力在加强,“一带一路”倡议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扩展资料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与结构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性转折。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趋稳,但安全关系和安全结构依然复杂多变,突发性事件仍难避免,风险升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具体而言,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来的风险、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调整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新的磨合与互动,中国塑造安全环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显著增强。今年有三大趋势值得密切关注:
一是中国与周边主要大国关系有望延续总体向好的趋势,
二是中国周边的安全热点问题将朝着“大局趋稳”的方向发展,
三是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仍将处于高风险期。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是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被普遍接受,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意义: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历久弥新,意义历久弥深,作用历久弥坚。
我们共同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就是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弘扬这五项原则,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
如果苏联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反而搞好国内经济,那么苏联会在冷战中胜利吗?
这个问题有点乱。
题主应该明白的是,首先经济不是苏联输掉冷战的最重要因素,其次苏联解体不是美国军备竞赛拖垮的,而是从内部解体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冷战是两个阵营的全方面竞争
二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并各自组建了属于自己的阵营,冷战随即开始。
美苏两国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军事层面,都进行了剑拔弩张的对峙。其中1950年爆发的半岛战争就是美苏争霸的一场热战。
为了确立自己的霸权,美苏两国不仅大举拉拢卫星国对抗,同时还在海外大建军事基地,和军事基地相伴随的,就是军事上的“秀肌肉”。
为了凸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苏联除了在政治宣传上下足了功夫,还不断通过不断推出新军备的形式来彰显社会主义的强大实力,在潜移默化中就开始了和美国的比肩。
而美国在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时,美苏的军备竞争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包括核武器、航空母舰、卫星、导弹等。
很多时候,甚至可以理解为苏联主动挑起了军备竞赛,因为苏联更具有侵略性,而且,苏联只有通过这样秀肌肉的方法,才能给周边卫星国带来安全感,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2、计划经济积重难返导致苏联崩溃
苏联解体前,莫斯科民众排长队买面包,很多人说苏联走到了末日。
的确,很快,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排长队买面包的事情,并不是苏联解体前的现状,这样的场景,至少已经有二三十年。
是苏联经济不行么?不是的,是重工业立国坑了苏联。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强力作用下,苏联很快完成了崛起,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但是,缺乏活力的经济制度最终让苏联轻工业止步不前,最终坑了广大苏联人民。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时期确定的,但是它的生命力远比斯大林顽强。在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时,曾试图进行经济改革,但是最终归于失败。而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试图通过大力发展军备完成苏联国力的提升,事实上确实办到了,但是距离健康的发展之路越来越远。这些都直接导致戈尔巴乔夫接手时,苏联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然后,束手无策的戈尔巴乔夫想到用政治改革为苏联续命,不曾想反而将苏联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苏联解体,根源还在内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不参与军备竞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不参与军备竞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